于右任:[公元1879年-1964年,中国近现代政治家] 于右任(1879~1964),汉族,陕西三原人,祖籍泾阳斗口于村,中国近现代政治家、教育家、书法家。原名伯循,字诱人,尔后以“诱人”谐音“右任”为名;别署“骚心”“髯翁”,晚年自号“太平老人”。
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,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,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,是复旦大学、上海大学、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(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)的开办人和复旦大学、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。 人物生平 1879年(清光绪五年),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流巷。 1895年(清光绪二十一年)以第一名结果考入县学,成为秀才。
1897年(清光绪二十三年),在三原宏道书院、泾阳味经书院和西安关中书院继续求学,受教于刘古愚,与吴宓、张季鸾并称为“关学”余脉。 1898年(清光绪二十四年),到场岁试,以第一名结果补廪膳生,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“西北奇才”。 1900年(清光绪二十六年),八国联军攻陷北京,慈禧、光绪帝出逃西安,到场“跪迎”,写下诗篇,自编成《半哭半笑楼诗草》,于1903年冬在三原印行。 1904年(清光绪三十年),清廷下令拿办于右任。
于逃脱离封到上海,假名刘学裕,入马相伯开办的震旦学院念书。 1905年(清光绪三十一年),于右任出钱、出关系并聘用马相伯、叶仲裕、邵力子等配合另行筹组复旦公学(今复旦大学),中秋节正式开学。
1906年4月(清光绪三十二年),于右任为开办《神州日报》赴日本考察新闻并召募办报经费,在日本得会孙中山,并加入同盟会。 1907年起(清宣统二年),先后开办《神州日报》、《民立报》努力宣传民主革命。 1912年春,于右任告退,回上海继续办报。“二次革命”失败,《民立报》被查封,于避居日本,从事反袁斗争。
1922年10月,于右任开办上海大学并担任校长。1924年,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。
1926年,与冯玉祥、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,出任驻陕总司令。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、-长。 1928年9月,担任私立南通大学(Nantung University)校董(1930年11月,私立南通大学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)。
1929年始,从事历代草书之研究,1932年提倡建立草书研究社,开办《草书月刊》。 1932年秋,筹备建设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(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)。
1964年,因为政治原因而恒久郁闷成疾,病逝于台北。张季鸾:[公元1888年-1941年,中华民国著名报人、政论家] 张季鸾(1888~1941)名炽章,字季鸾;笔名少白、一苇、榆民、一老兵。祖籍陕西榆林(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),生于山东邹平。
其父张楚林清光绪三年(18 77)考取进士,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初病逝济南。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妹妹扶柩回籍,困窘异常,几不能举火。延榆绥道道员陈兆璜见其勤奋勤学,小小年龄即能撰文赋诗,便让他到道署与自己的儿子配合念书。
光绪二十八年(1902)秋,张在陈兆璜资助下,前往关学大师刘古愚在礼泉九嵕山下主持的烟霞草堂就读,学业大有上进。期间,他喜读《明鉴》《文献通考》,并抄读《通考序》和《方舆纪要序》等文籍,为厥后从事新闻报刊事业奠基了基础。翌年春,入三原宏道学堂继续学习。 三十一年(1905)秋,张考取官费留学日本,先入东京经纬堂补习日语,后升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攻读政治经济学。
次年经井勿幕、赵世钰先容,首批加入中国同盟会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同盟会陕西分会部门留日学生开办《夏声》杂志,张被推荐为,努力宣扬资产阶级革命,招呼推翻清朝封建-统治。与此同时,他还与其侄张崇基开办《陕北》杂志,今后开始了他新闻报刊事业的生涯。
清宣统三年(1911)初,张自日本返沪,任上海《民立报》记者。次年,经于右任推荐,任南京暂时政府秘书,卖力处置惩罚日常外交文牍事宜。他从南京拍发给上海《民立报》的有关孙中山就任暂时大总统的专电,是中华民国建立后的第一条新闻专电。
4月1日,孙中山解卸暂时大总统职务,张即脱离南京,与于右任等在上海准备民立图书公司。1913年,张和曹成甫北上,开办北京《民立报》。“宋(教仁)案”发生后,他仗义执言,尽力反袁,并揭破袁世凯与英、法、德、日、俄等五国银行团签订出卖中国主权的善后大乞贷条约,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,成为“二次革命”的引火线之一。
北京《民立报》因此被查封,张也遭到袁世凯的逮捕,囚禁三个月。后经多方营救获释,著《铁窗百日记》,如实反映了狱中生活。嗣后,张返回上海,应胡政之邀请,担任《大共和日报》国际版主编,经常译载日本报刊的时论文章。
他还兼任中国公学教授,教学日语和外交史。1915年,张在上海开办《民信日报》,撰文抨击袁世凯,后因经费不足而停刊。
1916年袁世凯死去,张再度前往北京,主办《中华新报》。1918年9月,张因披露段祺瑞政府为满蒙六路向日本大乞贷的消息,《中华新报》被京师 厅关闭,张再陷囚狱。
半月后谋划救出狱,1919年南下担任上海《中华新报》总。1924年1月曾揭晓《列宁逝世》一文,赞扬列宁是无与伦比的“千古一人”。
之后,他由河南军务督办胡景翼推荐,出任陇海铁路会办。1926年,与吴鼎昌、胡政之三人续办《大公报》,由吴鼎昌筹资并担任社长,胡政之任总司理,张任总,改组成“新记公司大公报”。9月1日,《大公报》正式续刊。
他在续刊号上揭晓社评,郑重提出“不党、不卖、不私、不盲”的办报目标。今后,他一直引领《大公报》。
本文关键词:陕西,三杰,人物,先容,于右任,公元,亚博AG,1879年
本文来源:亚博AG-www.ylmsf.com